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实施什么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 -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

本文目录一览:

  • 1、扩大就业的途径有哪些
  • 2、如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 3、扩大就业的措施有哪些?
  • 4、国家扩大就业实施什么的就业政策

扩大就业的途径有哪些

 三、扩大就业的途径

扩大就业需要从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三是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各类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四是对失业者提供救助和必须的社会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确定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据悉,在2010年以前我国人口每年仍将以800万左右的规模增长,因此,就业压力不仅是现实的,也是长期的。在本世纪头20年,扩大就业始终将是宏观调空的主要任务。因此,在确定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地位,作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裕的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高这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继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出口加工业的规模、档次、竞争能力,增加就业容量。

2、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基础。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实际增长速度仍然低于潜在的增长能力。到去年年底,居民储蓄高达10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为2864亿美元,每年吸引外资在500亿美元左右。但银行总体上出现存差,资本的利用率不高,资本的产出率也不高。加上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应该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是存在的。近几年,以住房、计算机、通讯设备、教育为代表的城镇消费热点逐渐出现,合理的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本文为 华夏论文网 首发,转载请注明!

3、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当前,在劳动力市场上,一些行业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垄断现象,一些地区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面临着户籍、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障碍和不平等的待遇,妨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有序竞争的就业机制,取消对劳动力流动和城市企业雇佣外地劳动力的直接与隐性限制,形成全社会劳动力自由选择,充分竞争,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在这方面,我市今年结合实际,花大力气,努力健全劳动力市场,在全市37个社区、16个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机构,还将就业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级,在全市300个行政村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就近就地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加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我们今年还将扩建劳动力市场,原有的2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年内,20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将要投入使用,以最完善的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服务。

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解决就业与发展经济并重,建立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比如建立就业信息网、通过电视、 *** 、报纸发布就业信息,为申请就业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规范发展就业中介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中介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就业援助基金,为长期失业者和低技能失业者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增强失业者的就业能力。在这些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在努力争取做的更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在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不到35%,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少,现代物流、信息中介等生产服务业从业人员少。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对工业化的支撑和推进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旅游、教育、健康、环保、文化、家政等新型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容纳就业的能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还在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服务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发展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各国的成功经验。现阶段关键的问题是要为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放宽限制,减轻负担,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新创立的中小企业,如果新增就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给定的期限内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在当前,不仅要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和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把已有的政策落到实处。

5、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根本途径。在我国要保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要重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和劳动者的技能。就象近几年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样,增加 *** 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职业教育专门基金,用于对失业者的培训。形成人力资本积累的正常机制。把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与全社会人力资本有效利用起来。

6、建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我国的就业形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城镇有固定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工人。无论是终身制的干部职工,还是合同制的职工、工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稳定,全时就业,按月取酬。另一类是农村进城的农民工和城镇从事服务业的临时工、小时工等,雇主和雇员之间没有长期正式的合同,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事实上,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需要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如全时和非全时,季节性和临时性就业等等。关键是要从政策上为不同就业形式的劳动者提供保证,使之享有与稳定就业者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借以消除其后顾之忧。

7、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底线。要积极筹措社保基金,对于在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就业的各类职工,都应该创造条件,进入社保覆盖范围,企业和个人按规定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障金,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现阶段,国家和地方财政都要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非自愿失业人员的保险和救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如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扩大就业的 *** :

之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互促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以发展带动就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要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1、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特别是发展纺织、服装、食品、轻工等行业,以及传统手工业等,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方面,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既包括商品批发零售、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服务等,也包括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扩展,如大型商场超市、连锁店、配送中心、快餐业等。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家政服务业。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包括房地产、物业管理、家庭装修、旅游、保险、移动通信、电脑 *** 、会议展览、现代物流等。

3,是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其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4,是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5,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这是对下岗职工中就业特困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重要方式。通过 *** 出资、社会扶持,建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就近安置特困下岗职工,从事卫生清洁、环保绿化、交通管理、治安联防等工作。

6,是促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通过发展劳务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形式,为劳动力流动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鼓励就业压力大的地区特别是资源开采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按市场需求发展接续性产业,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到有劳务需求的地区就业。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是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支持创办小型企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要积极扩大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努力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搞好信息发布和组织协调,加强就业调控和服务。

第四,健全就业援助制度。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行“就业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建立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稳定性。

第五,全面解决下岗职工并轨遗留问题。现在各地已基本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但下岗职工出中心后仍有部分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遗留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今年是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最后一年,加大厂办大集体试点,涉及300多万职工,就业安置任务仍很繁重。要继续抓好政策落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监控,规范操作行为,妥善处理职工安置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遗留问题。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关闭的项目和企业逐步增加,大量职工需要重新安置,这是今年就业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失业的预防和调控,积极探索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第六,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劳动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加大日常检查力度,重点查处城乡各类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认真查处举报投诉案件。继续加大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企业贯彻落实更低工资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和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及时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深入落实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管理,组织和引导外出就业农民工合理有序流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推动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对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畅通农民工劳动争议咨询、投诉渠道,推动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更低工资制度并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及时查处侵害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的行为。

扩大就业的措施有哪些?

扩大就业的十项措施

一、对困难群体通过积极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扩大就业

正规的劳动组织一般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必须进行正式的工商注册登记,必须有正规的劳资合同关系。而非正规劳动组织则可以暂时突破这些限制,让当事人两手空空就可以创业或就业。上海市已经在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中探索出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其他地区采取“拿来主义”进行共享,应该没有技术性问题。

上海市的做法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之一是身份认定。由要求开办非正规劳动组织的下岗失业人员提出认定申请,社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资格鉴定,区县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对符合开办条件的,由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证书》。有了证书就相当于有了工商营业执照,可以开业经营。第二是创业援助。下岗失业人员开办非正规劳动组织,更大的难题是不知道做什么才能赚钱。为此,上海市设计了“五人运作体系”,即:(1)项目设计人: *** 通过向社会有偿招标的方式,募集经营项目;(2)项目招标(招募)人:由 *** 有关部门、各类法人组织和个人作为招标人向社会公开招募项目执行人和出资人;(3)项目执行人:下岗失业人员可通过投标方式成为项目执行主体,成立非正规劳动组织;(4)项目出资人: ***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各种社会法人组织或自然人可以以出资人的身份参与项目开发与实施;(5)项目监理评估人:劳动保障部门委托有关组织进行前期项目评估和实施过程监理。第三是优惠政策。(1)减免税费,加速原始积累。经认定的非正规劳动组织,三年内免缴营业税、所得税等多种地方性税收,并免缴除法定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以外的其他各类社会性缴费;(2)纳入基本社会保险范围,解决后顾之忧。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在参加基本社会保险时,其缴费基数和缴费率给与优惠,但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不变;(3)提供开业融资的贷款担保,缓解融资困难。非正规劳动组织开办初期或发展过程中发生融资困难,可申请上海市就业促进基金提供的贷款担保;(4)综合保险资助,分减市场风险。上海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保险公司合作,专门设立了面向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的综合保险,对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害、财务损失或自身伤害致残的给予理赔。(5)免费培训,提高就业技能。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开办者以及从业人员,可到全市就业培训 *** 指定的办学单位,享受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6)岗位补贴,安置困难对象。对公益性非正规劳动组织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的, *** 采取购买岗位的办法,根据安置对象的困难程度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第四是开业指导。上海市向社会招募各类有创业经历、管理经验、咨询服务等专长的专家、学者,建立了一支由267名专家和24个专家团组成的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志愿团以门诊式、会诊式、上门指导、一帮一结对子等形式为开业者提供项目点子征集、项目可行性论证与评估、投标意向人培训、开业指导等无偿服务,为融资困难的开业者推荐开业贷款担保等。

上海市从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全市已安置就业16万人,其中97%是下岗、失业人员。目前,非正规劳动组织以每月400家的速度增长,每月新增各类从业人员4000余人。实现了创业促进就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其他地区如也能采用上海市的做法,可以对下岗失业困难群体就业发挥极大的援助作用。

二、给已就业人员放进修长假

我国 *** 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再学习一直是薄弱环节,大学毕业干到退休,中间没有正式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大有人在。知识靠吃老本,决策靠老经验。虽然少数优秀分子通过“干中学”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从总体上讲,一个缺乏后续学习的队伍,必然要缺乏后劲。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学习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工作人员每隔五、六年就得到一至两年的假期到大学或基层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而且可以提高人员效率,保证现有职工的工作岗位,甚至增加就业岗位。如果一个500人的单位,每年安排50人放长假进修学习,十年可以轮训一遍,到第十一年时,之一年学习的人知识已经退化,又需要再学习,这样,这个单位的编制实际上可以扩大到550人。我国现有职工人数1.1亿人,如果10%的职工放进修长假,则可增加100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

三、调整 *** 救济金和社会保障金的用途,从消极确保失业收入,转为积极促进就业

自1997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更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更低生活保障金、企业更低工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失业保险金等的使用,主要是保证城市特困群体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能在温饱线上活下来,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资金的使用,一方面保证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另一方面又能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发挥促进其就业的作用。那些生活困难的在职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和更低生活保障金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如果从资金、政策上扶持他们创业或就业,就可以自食其力,减少国家的救济。把定量的资金,多用于“预防”,就可以少用于“治疗”。

各种救济金和福利资金的发放,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存在通过资金的使用促进受益者自谋生路和自食其力的可能性,应想办法使 *** 的福利变为就业的动力。比如救济金发放等价生活必需品,把现金发给吸收就业的生产企业;社会保障资金一部分用于发放救济,一部分用于保值增值;对于通过个人创业增加了收入,超过领取更低生活保障金标准的,仍然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奖励;对于年富力强但仍领取更低生活保障金的,给予减半发放。

四、整合就业市场信息资源,提高就业中介服务效率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劳动部门管劳动力市场、人事部门管人才市场、科技部门管科技人才市场。同一类型的就业市场又有省办、市办、街区办之分。在劳动力市场看不到人才市场的信息;在人才市场登记享受不到科技人才市场的服务。资源浪费严重,服务效率不高,中介方式僵化。统一就业市场,有利于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方便劳动力求职咨询,降低就业成本。应当通过信息平台整合的方式,统一各部门、各层次市场的信息资源,形成区域或城市就业信息平台,各部门、各层次的市场先在信息资源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共享,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做到异地无障碍信息查询和就业介绍。

五、消除创业和就业的行政性障碍

目前,在个人创业和就业中仍然存在很多制度性的制约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准入限制过多,一些领域如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图书的发行批发和零售等, *** 主管部门垄断经营严重,有些可以市场化的内容也排斥其他经营主体进入,限制了个人创业发展的机会。二是进入门槛过高,工商注册前置审批条件苛刻,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困难。三是进门后的行政管制政策不规范、不透明,多头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正因为 *** 制定和实行的市场准入和管理的条件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来说,过于严格和死板,甚至成为个人创业发展的制约,所以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就业失败时很自然地把原因归咎于 *** ,产生对 *** 的指责和抱怨,既不利于国民经济和个人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应当根据不同创业者和创办不同领域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市场准入和管理政策,对于下岗失业等困难群体创业,应该给予特殊照顾;对于开办经营方式灵活、不需太多资金的生活服务业企业,应当制定灵活的审批标准。总之,全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人创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调动起个人创业的积极性,形成创业、就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六、把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作为考核政绩的指标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目前仍然是“行政区经济”,地方 *** 负责组织当地经济,并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责任,对就业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有人曾提出把就业率、再就业率或失业率作为评价 *** 政绩的指标,当然,这有利于督促地方各级 *** 下力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减少失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强化了就业市场的地方封锁,各地 *** 的政策取向会极力排斥外地人员在本地就业。

评价地方 *** 对就业工作的成绩,应该看其对就业机会的创造。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是 *** 发展经济能力、管理经济能力和行政指挥能力的体现。 *** 创造生气勃勃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并以开明的姿态,让各类就业者公平竞争,必然会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应该把“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作为评价政绩的指标。

七、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培训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和再教育往往只注重就业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创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只顾到别人那里找就业岗位,而缺乏自我创业的意识。很多创建了业绩显赫的企业的成功人士,当初如果不是“形势所迫”,自己也不会走上创业之路。等待组织安排,到现有的单位去找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惯性。自主创业既缺乏社会环境,也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一个主动创业者对社会的贡献要比一个被动就业者大很多。为此, *** 应积极开展劳动年龄人员的创业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技能。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都应开设专门的创业知识课程,系统教授创业知识和技能。

八、通过“假就业”促进“真就业”

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实际上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活动人群的规模越大,活动越多,相互提出服务的要求就越多,能创造就业的机会也就越多。有计划地组织义演、义讲、义诊、义做、义卖等临时性的群体活动,通过参与者的“假就业”,可以带动“真就业”机会的增加。比如“义讲”:高考前夕,组织北大、清华、人大等著名大学招生人员组成咨询宣讲团,到全国作关于应对考试、填报志愿的讲座,并进行高考咨询,每个省讲10场,每场300人参加,全国就可以调动10万人次,如果每人因此而消费一瓶水,就可以带动生产、运输、销售水的就业;每人乘一次公共汽车,就可以带动公交系统的就业。再如“义做”:组织全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美容美发形象设计大师组成时尚设计咨询团,义务进行时装设计和形象设计咨询,现场设计指导,每个省搞20场,每场100人参加,全国就可以调动6万人次,如果每人因此而购买服装面料和化装品支出300元,全国可创造近2000万元的消费,可以带动有关生产和服务企业的就业。

九、鼓励出国留学、工作,组织劳务输出

让学生出国学习和工作一段时间,不仅可以减轻就业人口压力,或延缓在国内就业的时间,而且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在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特区、很多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有大批的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他们在国外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往往一个人就开办几家企业,甚至带动一个产业,吸收了大量的就业。鼓励出国留学和归国创业,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近年来我国劳务输出取得明显成效,在中东地区承包建设工程,在俄罗斯搞蔬菜种植等,收到劳务输出国和输入国以及劳动力共同受益的效果。应当有组织地努力开辟更多的劳务输出渠道,让我们过剩的劳动力在劳动力稀缺的国家找到更多的就业岗位。

十、提倡已婚夫妇一方不工作

专职家庭主妇在我国还不多,夫妻双方都必须工作,主要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的原因。如果让夫妻自愿选择一方工作另一方在家,而家庭收入又不减少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单方工作,恐怕很多人会选择愿意做专职主妇或主夫,至少会有很多人愿意选择阶段性不工作。那么,可以制定这样一个规定,对于夫妻双方都有正式工作的,如果一方主动放弃工作而回家,就在若干年内把其工资按一定标准加给另一方继续发放。这不仅可以让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可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扩大家庭的消费需求。

另外,下面也是关于就业的措施:

(一)立足于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国民经济必要增长速度,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逐步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促进就业,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国家和各地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建设项目时,要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二)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积极开发社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就业岗位,还要积极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三是调整企业结构,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四是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五是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方式变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并通过发展劳务派遣、就业基地等组织形式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六是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鼓励跨地区劳务协作,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三)完善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以及鼓励企业内部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为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 *** 扶持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更高额度2万元,最长两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由财政全额据实贴息。

二是为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对各类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招用人数提供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单位应缴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之和,个人应缴的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为鼓励企业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对现有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给予社保补贴的同时,3年内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给予社保补贴的同时,3年内免征企业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30%的,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三是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对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即时岗位援助等多种帮助。 *** 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在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原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同时,由各地根据实际,提供适当比例的岗位补贴。

四是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免征所得税政策。为调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积极性,减轻社会失业压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而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规定条件的,3年内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改进就业服务和再就业培训。一是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对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二是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在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中,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网,为下岗失业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门窗口,由有关部门参加,实行工商登记、税务办理、劳动保障事务 *** 等“一条龙”服务。四是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再就业援助。在对他们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和再就业培训,以及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政策咨询、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生活保障救助。积极推广即时服务、上门服务、“一对一”服务等成功经验,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五是加强再就业培训。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对有开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提供项目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通过培养创业带头人来带动更多人就业。

(五)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一是各级 *** 都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在《 *** 预算收支科目》中增设“就业补助”款级科目。中央财政增加的再就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 *** 贴息的全部资金、社会保险补贴的部分资金、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补贴的部分资金。二是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规模不减,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工作需要,安排一部分用于促进再就业。三是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在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下,增加再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地方促进再就业工作。

(六)加强对就业的宏观调控。一是在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统筹安排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对城镇新生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完善劳动预备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和服务业等,开辟更多的生产门路和就业门路。另一方面,取消各种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政策,规范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加强信息服务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合理有序流动。二是采取切实措施控制失业。对关闭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进行规范,凡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方案不明确、资金不到位的,不得进入关闭破产程序。对企业成规模裁员加强指导,规范程序,凡不能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妥善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减人员。国有大型企业一次性减员超过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要事前向当地人民 *** 报告。三是抓紧建立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定期开展全国城镇劳动力抽样调查,及时反映全国及各地的就业和失业动态变化;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在下岗失业总量接近或超过警戒线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矛盾。

(七)建立 *** 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各级 *** 的目标责任制。把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五项指标作为具体工作目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检查。同时,明确各级劳动保障、计划、经贸、教育、民政、财政、建设、税务、工商、银行、物价等部门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中的职责,并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建立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适应新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要求,劳动保障管理服务 *** 要向社区延伸,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体系。在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设立或确定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机构。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功能,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在社区聘用专门的服务人员,并提供工作经费。

(八)巩固两个确保,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一是对在中心的下岗职工,要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企业新裁减人员和出中心的下岗职工,要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继续运用现有各类资金渠道筹措的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做好社保关系接续工作。下岗失业人员离开企业时,其过去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继续保留,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继续参加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费的,其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三是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的参保工作。下岗失业人员由企业招用再就业的,由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对尚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四是对下岗失业人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抓紧制定适应他们特点的劳动关系形式、工资支付方式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办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国家扩大就业实施什么的就业政策

1、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延长。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 *** ,并享受财政贴息。

2、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电子商务 *** 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

3、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4、加大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将现行只限于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贴扩大到残疾毕业生。

5、国有企业 *** 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在 *** 网站发布信息,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

6、简化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流动就业的落户等手续。

扩大就业

相关推荐